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業務專區 > 常見問答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萊姆病

Q1: 何謂萊姆病?
A: 萊姆症(Lyme disease,LD)的命名由來是因1975年美國康乃狄克洲的萊姆鎮有許多人同時罹患了少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情形下,十萬少年中才有一人患此病),經過追蹤調查結果發現,這些病例是因被硬蜱叮咬而感染螺旋體所引起的,此病症首次萊姆鎮被確認出,所以被命名為萊姆症。

 

Q2: 此病之傳染方式?
A: 本病必須經由特定硬蜱(Ixodes屬)作為媒介,硬蜱叮咬人,吸血進食,病原菌即由此途徑進入人體。硬蜱一般以野生鼠類、犬、鹿、馬等為宿主,在草地及森林地區較常見。

 

Q3: 萊姆病之臨床症狀?
A:此由硬蜱(tick)所傳撥的系統性疾病,症狀變化不一,包括有皮膚性、關節性、神經性及心肌性等異常症狀。以下為不同階段萊姆病之症狀:

 

此疾病之最佳臨床指標為最初的皮膚損害(第一期),約在咬後3-30日出現遊走性紅斑(erythema migrans,EM),其特徵為紅斑性丘疹環狀且中央泛白、局部灼熱,通常無痛感,此紅斑會逐漸擴散而成牛眼狀(bulls-eye),約有60 - 80﹪的病人出現此種病徵;其他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感冒(flu-like syndrome),有頭痛(headache)、發燒(fever)、全身疲勞(fatigue)、寒顫、噁心、嘔吐、頸部僵硬、肌肉關節疼痛(muscle and joine pain)及淋巴腺腫脹(swollen lymph nodes)等症狀。
遊走性紅斑患者若未經治療皮疹多在3-4週後消退,而在數週或數月後可能發生心臟或神經性的不正常,骨骼肌方面的症狀如間歇性關節炎而進入第二期;一般說來此種關節炎在美國較歐洲多見,而後者則是神經性的合併症較多見。
在經過數月或數年後,病人則進入第三期,主要症狀有關節變形、關節痛及關節炎,數年後可復發;神經方面之症狀有腦膜炎(發燒、頸部僵硬及劇烈頭痛)、顏面神經麻痺(通常為單側)及神經根痛;心臟方面有傳導缺損及心包膜炎(myopericarditis)。

 

Q4: 萊姆病之流行情形?
A: 在美國、加拿大、歐洲、中國大陸及日本皆有病例出現。台灣近年來以有數名確認病例,其中部分為本土性個案,亦有境外流行地區被硬蜱叮咬而感染者。此流行屬於地域性,一般較容易發生於夏季時,在郊外草地或森林地區遊玩之後或居住於發生率高的地區。

 

Q5: 此病症之治療?
A: 如被硬蜱叮咬且出現紅斑,請速就醫,越早發現,越容易治療。

 

Q6: 此病之預防方法?
A:在郊區活動時,請著防護長袖、長褲。返家時即檢查全身是否有硬蜱叮咬並馬上沐浴。
加強對硬蜱叮咬的檢查,若被叮咬,儘速移除硬蜱,即可避免感染。移除硬蜱時,以鑷子小心輕輕拉出,避免使其口吻部斷裂殘留於皮表造成感染。
定期使用驅蟲劑噴灑居家周圍環境。
定期檢查並移除寵物身上的硬蜱(特別是犬)。

  • 市府分類: 衛生醫療
  • 最後異動日期: 2023-04-28
  • 發布日期: 2023-03-09
  • 發布單位: 臺中市南區衛生所
  • 點閱次數: 2963